设计

产品

  • 基于KANO-AHP-QFD的儿童感觉统合玩教具设计

    崔家翌;张涛;李婧蕾;

    本研究旨在设计一款儿童感觉统合玩教具,以增进儿童的使用意愿与使用体验为目标,改善感觉统合失调(SID)现象,促进儿童健康发展。集成KANO-AHP-QFD的方法,运用KANO模型划分用户属性需求,建立评价指标模型。采用AHP方法评估各需求的综合权重,最终建立QFD模型将需求转化为设计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感觉统合玩教具设计中,“材料无毒无害”“专业性指导”“互动性反馈”等指标至关重要,设计工作应重点关注这些指标本研究的结果为儿童感觉统合玩具的设计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向,对儿童感觉统合玩教具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11期 v.38;No.458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STEAM理念下的ASD儿童玩教具设计研究

    杨芷萱;张丙辰;何春霞;徐晔;

    本研究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认知特征为出发点,采用可i视化分析软件CteSpace作为研究工具,从年度发文量、关键词等维度对ASD儿童和STEAM教育理念的相关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应用Kano模型,结合市场上的ASD教育玩具及STEAM玩具,以及ASD儿童康复过程中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对设计要素进行了分类和优先级排序。最终,本研究提出了基于STEAM理念的ASD教育玩具设计策略,并对ASD儿童在STEAM教育理论下的干预康复训练进行了深入探讨,阐述了以STEAM理念为指导的教育玩具作为干预工具对ASD儿童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2025年11期 v.38;No.458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一般系统理论视角下儿童玩具回收设计策略研究

    乔成鹏;杨洪泽;

    儿童玩具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家庭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也导致了大量玩具的闲置。由于儿童兴趣变化迅速且玩具耐用性较差,闲置玩具的数量不断增加,进而引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尤其是消费品领域的回收体系建设,并强调了系统优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本文基于一般系统理论(GST),分析了儿童玩具回收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设计策略。通过提升用户的参与度,优化闲置玩具的回收和再利用模式,从而有效解决了当前回收体系中的问题,推动儿童环保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为儿童玩具回收系统的可持续性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对儿童玩具回收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2025年11期 v.38;No.458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ELD儿童的玩具设计研究

    邓卫斌;谢金岑;

    本文旨在对表达性语言障碍(ELD)儿童使用的情绪表达困难的特点,通过娱乐以及交互的方式来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分析ELD儿童的特殊需求,结合现有玩具设计理论,提出一套创新的玩具设计方案。设计过程中遵循功能性、色彩、材质和安全等原则,并进行市场产品分析与设计反馈调整。设计一款交互娱乐康复玩具,该玩具具备语言启智功能、认知训练功能以及娱乐与互动功能。在为ELD儿童在日常的表达和沟通中建立良好的基础,帮助ELD儿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为ELD儿童的创新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方法与视角。

    2025年11期 v.38;No.458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情感化体验的视障儿童立体拼插玩具创新设计研究

    王亿静;邓程程;房子进;

    针对视障儿童玩具存在的情感互动薄弱与教育功能缺失问题,构建基于情感化理论的系统性干预模型,开发兼具功能性与人文关怀的立体拼插玩具,助力特殊教育辅具设计范式创新。基于诺曼情感三层次理论,整合韦伯-费希纳感知强化定律与符号互动理论,提出“感官代偿-行为引导-认知建构”三元干预模型,分层推进设计策略:本能层:通过高对比度双色分区与梯度触觉编码,实现多模态感官代偿;行为层:融合盲文-NFC双通道交互系统与模块化竞技任务,优化操作效能;反思层:设计协作式场景,强化社会化情感联结。面向8岁以上视障儿童开发的立体拼插玩具,提高触觉分类准确率及拼装效率,提升双人协作任务中沟通密度,社会化互动显著增强,契合特殊儿童使用需求。本研究通过情感化设计框架,实现了玩具功能性与儿童认知-情感发展的协同优化,为特殊教育辅具提供了情感化设计范式,推动了无障碍玩具设计从“功能补偿”向“价值赋能”转型。

    2025年11期 v.38;No.458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儿童自然教育棋盘设计研究

    盛郅哲;周祺;

    本研究基于具身认知理论,面向3~12岁儿童设计一款自然教育棋盘游戏。通过构建分龄用户画像,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认知、感官、行为与情感层面的需求差异,提出“动手—思考—协作”的具身学习路径。产品采用低科技介质、纸质任务卡与动态事件机制,引导儿童在身体参与中探索生态知识。结果表明,该设计有效促进了儿童生态理解与动手能力的发展,验证了具身认知在儿童教育产品中的应用潜力。

    2025年11期 v.38;No.458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KJ-AHP-TOPSIS法的儿童空间思维训练玩具设计研究

    陆毅华;董晓彤;

    为提升儿童空间思维训练玩具的训练效果,提出一种基于KJ-AHP-TOPSIS模型的儿童空间思维训练玩具的设计方法。首先,通过认知发展理论确定儿童空间思维训练的最佳时期,并结合用户和市场调研明确用户需求和市场缺口;其次,通过KJ法归纳整理出多层次需求指标;然后,运用AHP法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并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高权重指标得出3个设计方案;最后,运用TOPSIS法进行设计方案优选。确定儿童空间思维训练玩具的优选设计方案。通过KJ-AHP-TOPSIS法,将定性评价指标定量化,最大程度减少主观因素影响,本文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后续的设计实践提供了方法参考。

    2025年11期 v.38;No.458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6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共同体验理论的儿童共享阅读产品设计研究

    黄欣怡;陈嬿;

    以提升儿童在师生共享阅读活动中的参与水平为目标,明确共享阅读产品的设计重点。通过分析共享阅读产品的研究现状及现存问题,并结合运用实地观察与问卷调研法,明确儿童在共享阅读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认知与心理方面的需求与设计挑战。基于文献研究与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分析,提出基于共同体验理论的共享阅读产品设计策略:共同参与、认知共融、共鸣感染。优化儿童在共享阅读活动中的阅读体验,增强学习效果,为共享阅读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框架和参考。

    2025年11期 v.38;No.458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低学龄儿童书包系统性设计研究

    陈晓楠;

    本研究旨在通过人因工程设计优化低学龄儿童书包的背负系统,以达到更佳的护脊效果,从而有效解决低学龄儿童因使用人机设计不合理的书包而产生的各种不良体态问题。通过对重力学、生物力学、生物解剖学等儿童书包设计的相关人因工程理论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得出低学龄儿童背负系统的设计要素,提出适用于低学龄儿童的创新型书包背负系统设计策略,并基于此设计了前后双支撑的人因工程书包,对设计展开结果验证。本文设计方案相比传统书包在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耐用性方面仍有改善空间。使用前后双支撑背负系统设计的书包对于保护低学龄儿童肌肉骨骼健康发育以及提高儿童背负舒适性有着正向意义。

    2025年11期 v.38;No.458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AHP-QFD-TRIZ的儿童创客3D打印机设计研究

    王军;范事成;刘炫广;

    在大力普及儿童智力开发,积极推进儿童创新创造与实践的政策背景下,为提升其创新创造能力、解决儿童的实践需求,以AHP-QFD-TRIZ为理论基础,对儿童创客的需求进行研究,并进行设计实践。通过对儿童创客的深度访谈来了解其用户群体的实际需求;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用户需求模型,并对需求进行打分和权重计算,获取用户需求权重排序;基于QFD质量功能配置理论,将所得权重导入质量屋模型,得出产品需求特性的具体权重比,并确定主要设计矛盾;最后运用TRIZ理论针对上述矛盾进行分析,选择最优发明原理对其问题进行解决,验证方法可行性。将AHP-QFD-TRIZ理论模型集成应用,可获取准确的用户需求,并转化为质量特征及重要度排序,最终设计出一款符合儿童创客群体使用的3D打印机产品;从用户行为习惯和需求出发,为未来的儿童3D打印机产品设计与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2025年11期 v.38;No.458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婴儿湿巾加热器设计评价研究

    潘杭英;肖金花;李韵然;

    针对母婴护理细分市场中的婴儿湿巾加热器,建立设计评价体系,根据用户多维度需求优化产品设计。结合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利用KJ法归纳需求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功能、外观和体验3个方面构建11个指标评价体系以及权重排序,并基于感质理论模型,融入情感需求,将关键设计需求转化为设计元素,并对3种设计方案进行量化评估和对比分析。评价体系中,加热速度、温控精准以及操作便捷权重占比最高,通过设计评价得出方案3最佳,表明婴儿湿巾加热器应聚焦于多功能集成、智能化设计以及情感化设计等方向,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并结合方案排序指出可针对不同市场进行差异化设计。不仅为婴儿湿巾加热器的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母婴产品的情感化与智能化设计提供了实践参考。

    2025年11期 v.38;No.458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学龄前儿童水杯设计策略研究

    管静文;张浩;

    学龄前期是儿童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本研究尝试将水杯作为学龄前儿童启蒙教育的设计载体。通过理论性调研,分析学龄前儿童的特征及启蒙教育理念。实证环节对儿童水杯市场现状及先驱案例进行剖析,全面了解市场环境。以3~6岁儿童及其家长为被试,运用Nvivo 11软件,结合两轮扎根理论方法,系统梳理儿童用户偏好及消费市场对儿童水杯在安全性、易用性、趣味性、引导性和拓展性5个维度上的差异化设计需求。并据此划分出基础层、发展层和叠加层3个层级的设计策略,为儿童水杯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从产品设计角度助力学龄前儿童全方位发展。

    2025年11期 v.38;No.458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情境认知的儿童输液区家具设计策略研究

    曹小琴;董奥悦;邢慧强;

    探讨基于情境认知的儿童输液区家具设计策略,以提升输液过程中儿童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通过情境认知理论以输液前中后3个时间段梳理用户需求,将输液情境分解规整为新的3类输液情境,并最终从用户情境、环境情境、任务情境3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儿童用户的输液区家具设计策略。情境认知视角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儿童在输液情境中的感知和行为,强化了儿童输液过程中的舒适度和治疗体验。该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儿童输液区家具设计思维模式,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2025年11期 v.38;No.458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具身认知视域下儿童医疗辅助产品设计策略

    黄劲松;陈欢;

    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索儿童医疗辅助产品的设计策略。分析儿童认知特性及影响因素,并总结具身认知与儿童医疗辅助产品之间的关联,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次,为儿童医疗辅助产品提供设计指导。微观层次,关注儿童的感官知觉,顺应儿童认知偏好;中观层次,注重儿童肢体行为的参与,操作形式符合行为逻辑;宏观层次,创造亲近感和互动元素。通过具身认知理论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儿童在医疗过程中的焦虑和恐惧,提高治疗效果和整体体验,为未来学龄前儿童医疗辅助产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11期 v.38;No.458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心流理论的儿童构音障碍康复训练产品设计策略

    李俐婷;肖东娟;Marijke Melles;

    探究心流理论下儿童构音障碍康复训练产品的设计策略,改善患儿在康复训练中依从性与专注度不足的问题,提升康复效果与用户体验。以心流理论为基础,通过观察、访谈等调研方法洞悉用户行为,提炼患儿在康复训练时的心流体验要素。之后邀请20位专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心流体验要素进行评价,确定各项要素权重,以此作为设计策略的参考。提出了明确清晰的训练目标、及时适度的反馈、动态合理的训练难度、游戏化与情景化等6条设计策略。设计策略结合心流理论能够为相关产品研发提供有效创新思路。

    2025年11期 v.38;No.458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AHP-FCE的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康复训练教具设计研究

    黄佳妮;周思婕;张立巍;

    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具设计研究帮助孤独症儿童掌握社会交往技能,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实现良好的社会融入。文章提出针对孤独症儿童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的社会交往障碍康复训练教具设计研究路径。首先,通过观察法、访谈法获取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方面的用户需求,转化成设计需求指标,并基于情感化设计三层次理论框架构建层次分析法(AHP)模型,计算各设计需求指标权重;其次,基于判断矩阵的高权重计算结果,构建设计策略,并据此设计3套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康复训练教具设计方案;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方案选优。综合高权重计算结果构建设计策略,设计3套教具方案,经专业评估反馈方案均合理有效,并选取相对最优方案。情感化设计理论下联结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的设计策略提高设计研究过程的客观性,其研究成果能够满足孤独症儿童的特殊需求,缓解其对社交行为产生的焦虑情绪,提高其对社交行为的感知理解能力。同时为孤独症儿童教具设计提供清晰的研究路径参考。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教具设计;情感化设计;层次分析

    2025年11期 v.38;No.458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强化理论的学龄前儿童进食习惯养成产品设计研究

    赵慧雯;吴晶晶;

    旨在对学龄前儿童的进食行为进行早期干预,针对挑食偏食、偏侧咀嚼、进食速度不当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进行纠正,辅助儿童进行正确的进食行为,促进其健康的饮食习惯形成。以强化理论为基础,结合儿童健康行为养成层递假说和以行为为中心的交互设计方法,提出了学龄前儿童进食习惯养成的交互产品设计原则,为相关辅助产品的设计提供依据。基于强化理论,从强化场景、强化物与强化机制3方面提出学龄前儿童进食习惯培养的设计策略,并开发了一款学龄前儿童进食习惯辅助养成交互产品原型。将强化理论运用于学龄期儿童进食习惯养成的产品设计中,有助于促进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儿童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025年11期 v.38;No.458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行为引导视角下的儿童合作习惯培养产品设计研究

    周祺;王镜淋;王舒祺;

    研究旨在探索行为引导视角下的儿童合作习惯培养产品设计方法,以促进儿童在合作场景中积极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相关产品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在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取影响儿童合作行为的关键因素,从“行为发生前-行为发生中-行为发生后”3个阶段构建产品设计策略模型。研究表明,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及主观规范3个维度对儿童合作意愿与行为的产生有显著影响。TPB与行为引导结合的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引导儿童合作行为的产生,推动儿童合作习惯的形成,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25年11期 v.38;No.458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交互

  • 基于AIGC的云南直过民族儿童汉字识字游戏设计研究

    彭涛;王军;姚静;

    本文旨在探索基于AIGC技术的云南直过民族儿童汉字识字游戏的设计研究,通过游戏化方式提升直过民族儿童汉字学习的效率和兴趣,进而促进其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提升。论文首先分析了直过民族儿童的学习特点以及现有汉字学习产品的不足,随后结合AIGC技术设计了基于其学习特点的民族风识字功能游戏。该游戏能显著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汉字识别能力。基于AIGC的汉字识字游戏设计为直过民族儿童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汉字学习方式。

    2025年11期 v.38;No.458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XR技术的儿童教育交互产品设计

    韩旭;杨卓松;

    文章聚焦于XR技术在儿童教育领域的应用,设计出贴合儿童身心发展且兼具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教育交互产品,推动XR技术在儿童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通过文献研究剖析XR技术在儿童教育应用现状及问题后,针对8~12岁的儿童和他们的家长进行需求调研,总结归纳儿i童与家长对应的需求并运用AHP获得需求权重。确定产品核心功能,借助Unty引擎进行程序设计,包括构建黄鹤楼场景虚拟模型,设置触发点以呈现诗词内容等;硬件设计充分考量儿童人因因素,优化虚拟头显外形与内部结构等。最终设计出儿童虚拟头显和黄鹤楼XR儿童教育程序,推动XR技术在儿童教育领域的普及与深化。

    2025年11期 v.38;No.458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AIGC支持下的儿童数字绘本交互设计策略研究

    杨颖洁;陈亮;武玲玲;

    将AIGC的技术优势与未来儿童数字绘本的特点和交互形式相结合,增强儿童数字绘本的阅读体验和教育效果。梳理市场现状和发展脉络,总结儿童数字绘本智能化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和设计原则;结合儿童的阅读行为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提出数字绘本的新型阅读形式;分析典型设计案例,提炼关键设计方法。得到AIGC支持下的儿童数字绘本交互设计策略。AIGC支持下的儿童数字绘本应该通过构建数据驱动的闭环交互系统、设计分层引导体系并利用跨模态内容生成来提高其认知适配性、教育可达性和互动开放性。

    2025年11期 v.38;No.458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4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针对孤独症儿童表情识别训练的交互设计

    李晶;李彭妍;

    孤独症儿童在识别基本情绪时存在显著困难,这种缺陷进一步加剧了其社交障碍的严重性。本研究旨在设计一款面向孤独症儿童的表情识别训练智能产品,结合系统图与交互设计技术,实现表情识别的实时反馈与个性化训练。首先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总结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家长提出的ASD儿童表情识别问题、影响和设计偏好。其次利用系统图构建ASD儿童情绪识别训练交互系统的“评估-训练-反馈”生态框架。接着建立用户模型、用户体验旅程图、信息架构和流程图,完成软件和硬件结合的交互产品设计。该产品不仅能够辅助专业康复训练,还可为家长提供家庭干预工具,从而突破时空限制,提升训练的可及性与持续性。通过交互设计弥补传统干预的不足,为ASD儿童的表情识别训练和社交能力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2025年11期 v.38;No.458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KANO模型的儿童医院智能导诊服务系统研究

    王璐;杨佳欣;

    文章聚焦于儿童医院智能导诊服务系统的优化设计,通过KANO模型识别用户需求优先级,针对服务痛点提出系统性的优化设计策略。基于KANO模型的儿童医院智能导诊服务系统,运用kano模型问卷收集用户需求数据,系统分析儿童医院智能导诊服务的用户需求,识别重点服务痛点,提出设计优化策略。分析复杂的智能导诊系统服务流程的现状与痛点,分类并整理出智能导诊在儿童医院的痛点类型。制订设计策略,提高儿童医院就诊效率与服务质量。提出的智能导诊设计策略以期提高儿童医院就诊效率与服务质量,为儿童医疗服务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设计参考。

    2025年11期 v.38;No.458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国外视障儿童设计学研究:当前进展与问题分析

    崔宁;谷岩;李宇航;

    旨在分析面向视障儿童的设计学研究现状,并提出潜在的问题。通过WOS数据库查阅和分析关于视障人群设计研究的学术文献,归纳当前的主要研究进展。从视障儿童需求的角度对现有研究内容进行梳理,讨论潜在问题。结果发现:(1)设计学领域缺乏对视障儿童的关注;(2)设计学缺乏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研究;(3)现有设计学研究忽略了残余视觉;本文强调了设计学的各个领域应增加对残余视觉与特殊教育学校的研究,并提出将色彩设计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2025年11期 v.38;No.458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视觉

  • 健康中国视角下儿童视力健康科普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

    聂虹;高梓涵;

    在“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下,使用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对儿童视力健康科普进行设计研究,以提高公众对于儿童视力健康的认知与理解。通过儿童视力健康科普信息可视化设计结构流程,来建立可视化单元模块、架构可视化阅读层次以及形成可视化情感延伸等维度来构建儿童视力健康科普信息可视化设计策略。依据儿童视力健康科普信息可视化设计策略,创作出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科普信息可视化设计,帮助儿童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念,也为儿童健康知识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科普方式。儿童视力健康科普信息可视化设计不仅有效促进了健康知识的普及,还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健康文化的推广及长远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025年11期 v.38;No.458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多感官体验视角下的传统童谣主题绘本设计研究

    林思雨;杨忠;

    传统童谣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与情感表达,同时也在儿童早期语言启蒙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童谣绘本的改编过程中,如何实现从口语向视觉叙事的有效转化,并优化信息传达与阅读体验,是儿童绘本设计的重要研究议题。文章基于多感官设计理论,梳理国内外童谣绘本的设计现状,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视觉信息表达、听觉音韵节奏及触觉交互机制在童谣绘本叙事中的综合运用,并分析其对儿童阅读认知与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多感官设计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绘本的媒介特性,提升儿童对传统童谣的兴趣,还能为绘本的感官叙事提供理论支持,更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与创新表达提供实践借鉴。

    2025年11期 v.38;No.458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儿童受众群体的曲艺动画创作研究

    高清雪;杨雯;

    数字技术对媒介生态的深度重构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持续推进,为曲艺开辟了新型传播场域,也催生出现代转型的内生动力。为使儿童群体更好地了解与传承曲艺文化,文章对曲艺与动画的发展和联系进行了研究。基于儿童认知视角,归纳面向不同年龄段儿童受众的曲艺动画创作要点,分析并总结鼓曲类、说书类、相声类、韵诵类曲艺动画在视听传达中的核心创作关键。对不同阶段儿童受众群体的曲艺动画创作要点进行梳理,将其运用到儿童曲艺动画创作中。本研究有助于为传统文化适龄性传播及活态表现方法提供理论借鉴。

    2025年11期 v.38;No.458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儿童视觉思维的传统民俗IP设计研究——以“老鼠娶亲”为例

    李静;刘薇;

    从视觉思维的角度来分析和构建儿童传统民俗IP的设计方法,丰富民俗儿童IP产品的设计思维,研究其在儿童视觉思维下的设计策略与实践,为设计出有利于儿童成长的IP产品提供指导方向。本文立足于视觉思维的基本原理,将“老鼠娶亲”IP形象作为设计对象,提取感知、行为和情境3个方面的文化内容转化为民俗文化设计因子进行研究,构建儿童视觉思维与传统民俗IP设计关联。通过“老鼠娶亲”的文化内涵为设计来源,结合儿童对色彩、形状和情感的认知特征,创造出符合儿童审美和认知的IP形象及其衍生设计。通过将“老鼠娶亲”涵盖的文化价值与儿童视觉思维融合,以新视角分析儿童传统民俗IP的设计路径,不仅能满足儿童对传统民俗的认知需求和使用需求,还能有助于培养其视觉思维的发展,实现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5年11期 v.38;No.458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亲生物视域下儿童医院IP形象设计方法研究

    林曦;陈心悦;

    研究亲生物视域下儿童医院IP形象设计方法。基于亲生物设计理论与儿童医院IP形象设计框架的关联性,综合儿童感知特点与医院安全规范,构建亲生物视域下儿童医院IP形象的设计要素体系,并从视觉审美、情感联系、IP形象塑造、儿童医院环境4个维度切入,分析得出儿童医院IP形象设计时所遵循的方法。亲生物设计的引入能够有效提升儿童医院IP形象的自然疗愈价值,营造有助于儿童身心康复的医院环境,为儿童医院IP形象设计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有益启示。

    2025年11期 v.38;No.458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环艺

  • 从“存量重塑”到“邻里协同”:儿童游戏权视域下社区环境设施更新实证研究

    张彦锋;刘佳;

    对游戏的热爱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各地儿童的共同特征。保障儿童的游戏权利,并为其创造自由、有趣且安全的游戏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在快速城市化和社区空间缩减的背景下,儿童游戏权在社区空间中受到多重因素限制。从“儿童游戏权”视角出发聚焦社区环境设施更新,提出可游戏的空间、形式、氛围3个儿童游戏权的保障途径,从“存量重塑”和“邻里协同”两个方面针对物理空间与非物理空间的双重维度建构社区环境设施更新的新体系和新价值。以江苏宜兴Y社区为案例重点分析“潮汐式”可游戏形式在满足儿童游戏需求与增强社区情感联结方面的作用。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存量重塑”与“邻里协同”双重策略能够有效提升社区环境设施对儿童游戏权的保障水平。对抗与合作两种“潮汐式”可游戏形式的设计为儿童游戏权在社区更新过程中的实践提供了新思路,进一步凸显了儿童游戏权在社区营造中的价值与潜力。

    2025年11期 v.38;No.458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密城市儿童户外活动场地设计研究

    陈晓敏;

    现代城市高层高密化发展,压缩了儿童户外活动的空间,引发了儿童电子依赖和“自然缺失症”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吸引儿童走出家门,增强其与现实世界和真实自然的接触与互动是研究的核心问题。文章聚焦于研究设计对儿童具有吸引力的户外活动场地,分析提出了三类户外活动场地的设计策略,旨在创造更优质的城市环境,以助力儿童健康成长与未来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2025年11期 v.38;No.458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营造中的多元需求与策略研究

    李京昌;林瑛;

    为营造全民友好社区环境并减少代际隔阂,需在儿童友好社区更新中深入挖掘儿童与居民的真实需求。识别了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更新的多元主体,结合熵值法提炼其核心诉求,依次为文化建设、经济与服务建设、公共空间优化。总结出居民对社区营造的七大核心需求。从文化、服务和空间建设等3个方面提出儿童友好社区营造的相关建议与策略。

    2025年11期 v.38;No.458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天津风韵旅游文创产品设计

    陈东维;白舒雨;

    <正>创意来源于天津重要地理标志—海河,本次设计以国潮插画风格的表现手法,对天津海河文化旅游带建筑、民俗、美食等元素进行提取、编排、整合,旨在打造海河文化旅游带文创产品设计。设计中主要以天津之眼、世纪钟以及西开教堂等位于海河河畔的地标性建筑作为核心设计元素。同时融入相声艺术、大麻花、狗不理包子等传统民俗和美食文化,展现天津独特魅力。

    2025年11期 v.38;No.45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童心即宇宙,设计见未来

    <正>在设计的版图中,儿童始终是一个独特而充满挑战的领域。他们不仅是产品的使用者,更是成长中的探索者、学习者和创造者。为儿童设计,意味着不仅要满足当下的需求,更要预见未来的可能性—如何让设计既安全又有趣?如何让产品既激发创造力又符合认知发展?如何让科技融入童年而不剥夺其纯粹?在人工智能与气候危机交织的2025年,儿童设计的边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

    2025年11期 v.38;No.458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藁城宫灯元素在现代灯具中的设计应用

    王鹏;张婷;曾思颖;

    <正>中国千年文化积淀深厚,需保护与创新并重。藁城宫灯,集木雕与绘画艺术于一身,彰显独特魅力。本设计深入剖析藁城宫灯的历史演化、种类、图案题材及文化特征,融合现代灯具造型艺术,旨在提取其精髓,实现传统灯具的创新再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活力,推动其活态传承与发展,让古老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作品整体造型借鉴藁城宫灯经典的架构,寓意来财、吉祥如意,采用木质框架以保留传统质感,框架线条经精心打磨,流畅自然。

    2025年11期 v.38;No.458 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