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颖莹;韩伟;
开平碉楼作为岭南文化的瑰宝,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新时代应以精品碉楼文化文创产品推动开平碉楼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借助文献调研、案例分析以及归纳分析法从开平碉楼物质特性与文化价值深入剖析其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人文故事等方面的信息,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通过系统梳理了碉楼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提出地域性、适应性、文化性、创新性与功能性的文创产品设计原则,借助文化因子理论深挖开平碉楼的文化内涵,结合艺术特性与产品功能,营造江门特色碉楼文创产品设计。依托于上述设计原则与策略进行开平碉楼的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为开平碉楼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提供全新的设计思路。应借助典型因子重构简化、联结用户情感共鸣、文化融合设计转译与技术驱动产品升级等进行开平碉楼的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实现依托文创产品魅力助力开平碉楼的文化传播。
2024年21期 v.37;No.44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1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公明;
探索传统文化在仙作家具创新设计中的融合应用,可为仙作家具传承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提供思路。首先,分别对仙作家具现状与问题、传统文化与仙作家具创新设计融合的可行性展开分析,然后通过梳理整合传统文化,运用皮尔斯符号学的三元关系和三分法理论,构建传统文化符号与仙作家具融合应用方法模型。以“四方来财”茶家具为例,探讨了书法文化符号在案例中的融合应用过程,设计结果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该研究具有有效性和可复制性,可为仙作家具创新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
2024年21期 v.37;No.444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5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卜一丁;李祖连;
在地域文化与旅游的背景下,文章旨在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出发,探讨影响地域文创产品用户满意度的设计需求,以期为地域文创提供设计策略。运用K-J法、Kano模型方法对地域文创设计进行需求调研与数据分析,明确设计需求并制订相关设计策略。构建了以必备需求为基础的基本模式,以期望需求为设计重点+基本模式形成的高级模式,以及魅力需求为设计核心和亮点+高级模式形成的专业模式,3种应对不同地域、不同情境下的设计策略,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此研究为不同地域的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2024年21期 v.37;No.444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思仪;刘天蓬;
为了探索将传统草木染技艺融入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的方法及价值。通过分析传统草木染的工艺技术与艺术审美特征,达到传统技艺认知。从内外驱动力两方面入手探析传统草木染技艺现代化设计转型的途径。以文创产品的特征为切入点,从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创意转化、市场价值三方面出发寻找草木染技艺与现代文创产品之间的有效联系,进一步创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创新设计产品更切合消费者的体验与需求,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助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
2024年21期 v.37;No.444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袁悦;梁惠娥;贾蕾蕾;
探究视觉叙事在傩堂戏面具文创产品中的应用价值及实践方法。厘清傩堂戏面具的角色分类,基于视觉叙事设计理论,从“人—物—境”3个层面,分析叙事图像的生成方式,探讨叙事图像在产品中的应用策略。最终得出傩堂戏面具文创产品的视觉叙事设计路径,并通过设计实践验证设计路径的可行性。该设计方法能够强化傩堂戏面具的文化形态与精神内核,为傩堂戏面具的活化传承及产品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新路径与新思路。
2024年21期 v.37;No.444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4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韦艳丽;胡伟婷;周莉莉;
目前,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呈井喷式发展,特色美食伴手礼在乡村旅游中具有文化传播、回忆纪念等重要作用。当前伴手礼设计多停留于体验不佳的初级阶段,为满足用户的情感体验需求并推动旅游发展,对其设计优化。基于扎根理论,通过数据三级编码挖掘乡村特色美食情境对用户的主要影响因素,梳理情景所见、情形体验、意境思考三层次的美食文化情境与直观感知、使用交互、认知反思三层次伴手礼使用情境的耦合关系,提炼核心共情设计要素。构建乡村特色美食伴手礼共情设计模式并加以应用。特色美食伴手礼共情设计满足用户对乡村特色美食的味觉、视觉和文化体验多层次情感需求,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与旅游文化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21期 v.37;No.444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7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吴松涛;郑爱心;王春萌;
提升城市品质,对寒地住区色彩进行研究。对国内外城市及住区色彩规划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分析住区的色彩载体、视觉体验方式及色彩设计的影响因素,探索不同色彩要素在居住环境中的作用和对人的体验影响,并以寒地城市哈尔滨新区最早的建设项目之一—新新怡园居住小区为例,对其色彩定位与规划布局、建筑色彩设计以及外环境色彩设计方面进行深度剖析。得到寒地住区色彩规划导控范式。为寒地住区色彩规划导控提供参考。
2024年21期 v.37;No.444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韩卓;陈立民;
探索地域文化意象驱动下公共信息图形设计,突出地方特色,提升地方城市形象,强化导视系统的视觉表达,旨在为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内的信息图形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引入地域文化意象的基本作用及公共信息图形的基本概念并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地域文化意象在公共信息图形设计中的视觉表现方法,从而指导公共信息图形的设计。得出了地域文化意象驱动下的公共信息图形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方法,提取地域文化意象,并将其应用于当地公共信息图形的设计当中。通过对地域文化意象的提取和设计,以公共信息图形图形来演绎与地域特色之间的共鸣,对地域文化意象的概念、图形、色彩的提炼,分析地域文化意象独特的表达方式,赋予城市独特的“排他性”,从而使得当地居民以及外来游客通过公共信息图形感受到城市独特的文化意蕴,提升文化氛围,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4年21期 v.37;No.444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蒋慧;戴茵;王雪;
塔塔尔族撒班节承载着悠久的农耕文明以及对犁铧农具的感恩,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文化内涵,体现用艰苦劳作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品质,但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动漫文创作为高辨识度的视觉文化符号和具有衍生功能可承载式综合体,能赋予文化新动力并释放文化中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文化创新中突显出强大的创造力和传播力。
2024年21期 v.37;No.444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葛畅;杨晶;张元乐;
为失智老人自主出行提供更适宜的生活环境,为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提供设计依据。以“失智友好”理念为指导,建立社区标识系统“失智友好度”评价方法,将标识系统进行信息分级和功能分区;根据失智老人生理特征研究标识系统适老化设计要素,得到失智友好标识系统的分级设计方法。依据分级设计方法及评价体系进行实例改造设计,并通过失智老人寻路实验验证了该标识系统的有效性,为老旧社区的适老化改造提供设计参考。
2024年21期 v.37;No.444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8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昕;韩敏;
研究将互动仪式链理论应用于博物馆数字化体验设计中,借助仪式进程促使游客与展览、展品、其他游客建立高度的情感连带,将短期情感向长期情感转换,结合数字技术丰富观展体验,提升观展质量。首先结合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框架对数字化博物馆体验设计案例比对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用户体验地图等方法,分析游客的特征、痛点和目标,总结博物馆数字化体验设计中互动仪式的机会点,提出博物馆数字化体验设计策略;以湖北省博物馆为研究案例,设计博物馆数字化体验设计应用《楚云游梦》,最后进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验证。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以观展前、观展中、观展后的用户需求为前提,从营造互动情境、优化展品反馈、构建交流渠道、设置群体符号4个层面,完善博物馆数字化体验设计流程,提升游客的观展体验。为博物馆数字化体验设计的研究者和设计师提供实证参考,同时也开拓了互动仪式链理论应用的新视野。
2024年21期 v.37;No.444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5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郭松;张庆泰;夏冰欣;
为解决仫佬族双鱼纹单元纹样创新设计过于主观化,民族艺术特征缺失等问题,构建了一套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双鱼纹单元纹样创新设计和评价模型。首先,对双鱼纹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与提取,其次,筛选具有仫佬民族特征的关键因子并进行权重判断,将其应用到纹样创新设计中,最后对设计构建的双鱼纹单元纹样库进行综合评价。仫佬族双鱼纹具有平衡对称的结构、青底花纹样式和多子多福的寓意;一头双尾是双鱼纹单元特征中最重要的因子;在纹样设计中需重视对双鱼纹单元结构的设计;创新设计的单元纹样库模糊综合评价以P1方案最优。研究在单元纹样设计中融合了形式美法则,保留了仫佬族双鱼纹艺术特征,为活化民族纹样在当代传承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2024年21期 v.37;No.444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雨函;梁之茵;
传统工业生产模式伴随着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对生态环境构成严峻挑战。生物面料作为可降解、低污染的环保材料,展现出在服装行业中的创新潜力,将其与服饰设计相结合,不仅推动了服饰设计的可持续创新,也为传统服饰的现代复兴带来了契机。文章以生物面料特性与环保性为基础,并以苗族服饰为例,探讨生物面料在服饰设计中的机遇与应用前景,分析其如何与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助力环保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
2024年21期 v.37;No.444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阳巧;贾菲菲;
构建徽州竹编体感互动展陈平台,探索数字化驱动下非遗手工艺在展陈设计中的策略,以推动非遗手工艺向高质量发展和传承。以非遗手工艺的发展困境和传承价值的分析为基础,挖掘非遗手工艺在展陈设计中的痛点和趋势,并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总结出非遗手工艺在展陈设计中的发展策略,以徽州竹编技艺为案例,从剖析用户需求,明确设计定位,优化框架流程和技术开发这4个方面展开设计实践。基于非遗手工艺展陈策略的指导,构建出徽州竹编体感互动展陈平台。实现了从以“物”为中心的静态展陈模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互动体验模式的转换,使用户在互动体验中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也为非遗手工艺数字化展陈提供新路径及实践参考。
2024年21期 v.37;No.444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3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王凯;张沿林;王琛;
文章从具身认知的角度出发,探究面向视障人群的娱乐产品设计。通过对具身认知理论和其在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梳理,分析视障群体的特征和在娱乐与互动中的需求,研究相关视障娱乐产品案例,结合具身认知理论总结出当前视障娱乐产品的限制和挑战。提出强调身体与感官、环境与行为以及认知与文化3个核心设计要素。旨在为视障娱乐产品设计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创造更高质量、更包容的设计方案,提升视障群体娱乐体验。
2024年21期 v.37;No.444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李向洲;谭玉珍;
为获得更符合用户感性需求的牵引车产品造型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方案是否在满足用户感性需要上得到提升,提升设计方案评价过程中的客观性。通过感质理论,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感质牵引车产品造型设计方案评价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数据分析获得各准则层及子准则层的评价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评价模型的可靠性。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对牵引车方案与原型进行造型设计评价,明确设计方案在感质体验上是否得到有效提升。通过感质评价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获得对设计方案客观、真实的评价,为牵引车造型设计感性提升提供有效的依据。
2024年21期 v.37;No.444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宋明亮;付梦婷;孙元;
为有效减少人工介入,实现汽车品牌家族化造型特征的智能分析与提取。以比亚迪汽车品牌为例,通过构建汽车前脸造型图像数据库,采用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作为特征识别算法,结合类别激活映射为可视化分析手段。基于造型数据库可快速、自动有效的挖掘品牌造型特征,实现造型基因的智能分析与提取。该方法从学科交叉的角度改变了设计学领域对汽车品牌造型基因依赖于专家经验、人工归纳提取的现状,深度学习技术作为有效的设计辅助工具,能够极大地提升设计效率,提高当前汽车品牌家族化造型特征的分析技术水平。
2024年21期 v.37;No.444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康丽娟;冉志铭;江天舒;
精致露营概念在2020年后日益受到消费者和资本市场关注,越来越多相关概念的服务与产品品类涌现,其中露营灯品类是具有很大挖掘潜力的产品品类。为了更好地针对露营灯品类进行创新设计,本文通过口头访谈、体验等形式对精致露营场景、消费人群与市场调研做定性分析,发现传统露营灯形式在精致露营场景的重社交属性中难以更为深层次的参与。并根据结果进行创新露营灯设计实践,设计出“分为炬、合为篝”的创新型露营氛围灯。
2024年21期 v.37;No.444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张嘉怡;秦璇;曹星;
为帮助尘肺病患者缓解病痛带来的痛苦,体验舒适的康复过程。本文基于情感化理论,分析了尘肺病人康复类产品的设计要素构成。通过文献分析法探讨了情感化设计方法、现状和用户特征,并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相关产品设计原则,最后进行了设计实践。情感化理论在尘肺病康复产品中的运用包括了3个层次:在本能层上注重产品形态、颜色、材质和尺寸,提供舒适体验;在行为层上强调功能易用、人性化交互和精确引导,确保良好使用体验;在反思层上满足自尊需求和促进用户与产品的深入交流。为情感化理论应用于尘肺病康复产品设计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21期 v.37;No.444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年子涵;尹睿婷;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基于快递物流网点的实际运营情况调研,分析市场潜在需求和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构建符合多方利益的可持续快递包装回收体系。运用观察法、问卷调研法进行用户行为、回收流程的调研,结合Kano模型对需求进行属性划分和优先级排序,进行设计实践,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设计要素,以期为未来包装回收设备的设计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2024年21期 v.37;No.444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邹佰晶;于明彤;
为推动传统元素符号的创新性应用,探索湖石元素在动态海报设计中的可能性。以通感及元素的叙事性作为理论支撑,通过对湖石这一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的形态和纹理以及深远的文化内涵进行概念提炼,得出通感视角下动态海报设计叙事性表达的可行性。将通感、叙事性设计两者结合,形成设计流程并基于此进行设计。对湖石符号分析结合通感的设计手法及元素的叙事性表达,最终以动态海报的方式呈现。通过湖石的动态海报设计实践,为传统元素的创新性表达及结合多感官设计拓宽了思路。
2024年21期 v.37;No.444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黄钰怡;赵丽妍;
清代粉彩瓷在乾隆时期以色彩丰富和釉色浓郁而闻名,具备极高的艺术与审美价值。为探索粉彩瓷的色彩文化在服装领域的表达方式,文章以乾隆时期的粉彩瓷为研究对象,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乾隆粉彩瓷的特征色进行提取分析,提炼其配色规则并使用M-S色彩调和理论进行色彩美度评价,以便于设计师在活化与传承粉彩瓷的色彩文化的同时,能够从粉彩瓷的配色规则中获取更符合大众审美的直接灵感。将配色规则应用于服装设计实践中,为实现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的交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024年21期 v.37;No.444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9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丽昆;钱淑芳;
突破儿童科普现有的形式,采用新型互动体验和表达方式,激发儿童深入了解铁路发展历程的兴趣,增强对铁路发展的认知,从而达到科普中国铁路发展历程和锻炼儿童逻辑思维的目的。运用调查问卷、用户画像和归纳数据等方法,调查当前铁路科普方式的现状,分析其优缺点,提出适用于儿童铁路科普教育的最优交互设计。以“铁路小探险家”科普App设计为例,开发针对铁路知识科普教育的数字产品,为中国铁路科普教育寻求新的呈现方式。
2024年21期 v.37;No.444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3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马兰;甄晓晴;
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为解决用户长时间接收个性化推荐信息而困于“信息茧房”的问题,优化用户个性化推荐平台使用体验,帮助平台延展功能领域。基于心理抗拒理论,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信息茧房”效应下影响用户心理抗拒的因素,构建个性化推荐服务平台用户持续获取信息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用户对个性化推送的心理抗拒明显阻碍了其对信息的持续获取行为,并且主要受到推送信息的质量、用户自身的认知程度以及平台的交互反馈设计三方面的影响。在模型基础上提出了3个打破“信息茧房”交互设计优化的策略:基于情境感知技术,实现信息分流;调整平台与用户之间的耦合关系,鼓励用户参与平台建设;以及提升平台交互质量,增加用户满意度。以此为个性化推荐平台打破“信息茧房”提供交互设计策略参考。
2024年21期 v.37;No.444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1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韩文超;栾嘉骏;马斯婷;
实景娱乐项目正在与沉浸式体验不断结合,通过主题场景概念的打造,以创造更多的情景价值供游客消费。本文通过珠海长隆宇宙飞船项目室内主题包装的概念设计过程,探讨以游客体验为中心,通过情绪曲线构建起总体概念与主题场景、虚拟现实技术相互关联,形成游客感官的总体脉络。在以游客情绪为核心的基础上,围绕3个重点“惊叹时刻”“地域文化”“情景实境”进行概念创作,使主题概念与主题包装有机融合为整体,并进一步引导游客沉浸式体验,为实景娱乐项目室内主题包装的塑造提供设计方法参考。
2024年21期 v.37;No.444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子君;金晓雯;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如何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融入儿童友好理念,创造一个安全、教育意义丰富且充满趣味的旅游环境,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i题。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深入挖掘儿童在乡村旅游中的特定需求,通过Nvvo12软件进行三级编码提炼出趣味互动、便捷功能、设施安全等核心要素,得到儿童友好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影响因子。随后,实施了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22软件对数据进行了信效度分析和因子分析,证明了影响因子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在儿童友好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最终,本文提出了三大设计策略:环境行为设计、心理需求设计和感知体验式设计。这些策略为政策制定者和设计实践者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儿童友好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21期 v.37;No.444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陈盛文;
本文以德宝花园为例,探讨岭南园林元素在庭院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岭南园林的功能布局、掇山理水、园林建筑及植物景观四大元素,强调其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的特点。德宝花园项目位于广州番禺,占地290m~2,通过改造提升,延续岭南风格,优化视觉与生态效果。针对场地问题,提出清理杂物、围墙改造、功能区规划、保留自然与丰富植物等策略。改造后,庭院展现岭南园林特色,满足多功能需求,提升居住品质。本文为岭南园林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
2024年21期 v.37;No.444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